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业界财经]2004盘点:斯达康走向拐点

太平洋在线下载手机版 88 0

2004盘点:UT光环褪色

  (2004-12-20 10:50) (吴海菁) (天极网)

  导读--这家曾经被评为“亚洲之星“和“全球成长最快的太平洋在线下载十大IT中小企业“的公司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终于走下了太平洋xg111“神坛“

    对于UT斯达康而言,2004年7月28日是一条分界线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在此之前,它还是那个连续17个财季超过华尔街预期的纳斯达克“优等生“,在此之后,它就被各种流言蜚语击中,股民用不信任的投票将其抛弃。原因非常简单,在那天,UT斯达康公布了第二季度财务报表,每股盈利比财报预期低了1美分,股民脆弱而狐疑的心态终于达到了顶峰,当天其股票狂泻29%。这家曾经被评为“亚洲之星“和“全球成长最快的十大IT中小企业“的公司,在经历了8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终于走下了“神坛“,步入一个光环褪尽的平凡世界。

    小灵通业务出现颓势

    实事求是地讲,UT斯达康并不是不增长,而是增长速度放缓,然而股市已经习惯于UT斯达康的高速度,一旦其增长出现颓势,市场马上就会做出激烈的反应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其实,股市对于UT斯达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长期依赖小灵通一种产品、长期依赖于中国电讯市场,这使得UT斯达康的经营风险远远大于其他太平洋在线xg111电信设备商。数据表明,在UT斯达康的收入之中,80%以上来自于小灵通,而且80%以上来自于中国市场,因此一旦中国小灵通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将直接影响UT斯达康的业绩,而2004年的中国小灵通市场恰恰有所变动。

    2004年10月初,证券机构摩根士丹利发出小灵通增速放缓的警告,并由此调低了中国电信的目标价位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事隔不过半月,中国电信的高层表示,其第三季度每月平均新增122.2万小灵通用户,远低于上半年的181.7万户,增长速度猛降了三分之一。此外,前期固网运营商对小灵通的投入较大、较猛,从节省资金为将来3G网络建设作储备的角度考虑,对小灵通的网络设备投入也有所减少。中国电讯市场的变动对UT斯达康的直接影响就是来自中国的小灵通设备订单减少。

    2004年前7个月,UT斯达康仅仅获得了价值5.907亿美元的小灵通订单,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273亿美元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中国小灵通市场的颓势在UT斯达康的财报上已经有所显露。据截止9月30日的200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UT斯达康第三季度营收为6.45亿美元,净利润跌至5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910万美元,与此同时,第三季度毛利增长率由第二季度的25.4%和第一季度的28%下跌至21.3%。

    事实上,UT斯达康一直在以求新求变的方式来让小灵通保持青春活力,但是目前看来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或者达到预期的效果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小灵通短信虽然实现了两大固网运营商之间的互通,但是距离与GSM/CDMA手机全互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里面固然有技术的因素,但是主要还是人为因素在阻碍其进程。UT斯达康曾于2003年底研制出PHS/GSM双模手机,并信誓旦旦地要在2004年第一季度在国内推行,然而转眼一年过去,双模手机依然没有得到信息产业部的许可,不得不远走越南发展。UT斯达康在10月底的北京国际电信展上拿出一款机卡分离的小灵通手机,希望借此刺激小灵通市场,不过目前看来,机卡分离的小灵通终端在短时间内还形不成消费热点。随着中国3G时代的开启,留给小灵通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UT斯达康面临严峻的转型之路。

    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为了打消纳斯达克的疑虑,UT斯达康很早就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力求在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两个层面寻求突破,而UT斯达康前期在小灵通上获得的利润也足以支撑其全面转型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在多元化的道路上,UT斯达康挥舞着资本的大棒,通过收购和渗透等多种方式来快速形成丰富的产品种类,相继在宽带接入、光通信和3G等领域有所建树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最典型的例子是,UT斯达康以三次眼花缭乱的收购,完成了对CDMA产品和技术的全面掌握:第一步,2003年3月以1亿美元的代价购进3COM麾下的Commworks公司,获得CDMA网络中数据设备的核心技术;第二步,2004年3月先后收购了韩国现代旗下CDMA设备供应商Syscomm公司和加拿大CDMA无线网络设备制造商Telos,获得CDMA网络设备技术,同时与高通签署CDMA和WCDMA一系列专利许可协议;第三步,2004年6月,斥资1.651亿美元收购美国Audiovox公司的手机业务,获得CDMA终端技术。UT斯达康靠着并购,补齐了自身在CDMA技术上的短板,再加上自身深入进行WCDMA的研发,参与大唐移动的TD-SCDAM开发,从而对国际三大3G标准均有所涉猎,完成相对完整地布局。

    除了3G领域,UT斯达康还对宽带、NGN、光传输和光纤到户等多种被认为代表未来趋势的产品线上都有投入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但是上述投入似乎在国内并未取得优秀的成绩,反而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有所突破。例如,从2004年9月至10月的一个月内,UT斯达康公司接连宣布与日本电信签定价值约2000万美元的光传输系统合同、6000万美元的光纤到户合同和2.9亿美元的新一代电信平台合同。然而恰恰是这几个合同让投资者产生了怀疑,日本电信凭什么相信UT斯达康具备了国际大厂的实力?媒体揣测,UT斯达康能在日本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EO陆弘亮与日本软银CEO孙正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所谓的突破还需要更多的例子来相互印证。

    UT斯达康中国公司CEO吴鹰曾经预计,公司2004年总收入在29.5亿美元到30亿美元,而海外订单收入将达到6亿美元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不过前三个季度才19.6亿美元,其全年总收入将要缩水,因此海外的收入也很可能难以保证6亿美元。看来,UT斯达康要想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双重多元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官司缠身有损形象

    2004年是UT斯达康卷入是非最多的一年,除因收购韩国现代Syscomm公司而卷入CDMA技术泄密一案之外,还卷入华为控告沪科三名员工的知识产权案,更加难堪的是,美国股民于11月以发布错误的、误导性的财务声明为由集体控告UT斯达康的管理层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这三桩官司虽然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让一向以正面形象自居的UT斯达康失分不少。

    CDMA技术泄漏案的起因是2004年2月韩国现代Syscomm公司的第一大股东3R公司与UT斯达康签署了一项资产出售协议,3R将现代Syscomm公司的部分资产出售给UT斯达康,其中包括CDMA相关知识产权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早在1997年,韩国政府和三星电子等大公司就已经投入巨资,将CDMA技术商业化。根据韩国相关法律,所有韩国研发出来的CDMA相关技术在对外出售之前必须获得政府批准,而且也应事先征求其它开发商的同意,这其中包括三星电子、LG电子、韩国通讯研究机构和KTF等等。由于UT斯达康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因此韩国民众担心CDMA技术泄漏给中国,从而使中国在CDMA技术追上韩国,由此引发这场官司。

    CDMA技术泄漏案的余音未了,UT斯达康又遭遇了纳斯达克股民的集体诉讼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自11月17日诉讼问题露出冰山一角以来,对UT斯达康提起集体诉讼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已达到四家,代表了所有在2003年4月16日至2004年8月21日之间购买了UT斯达康公司股票的股民。起诉人认为:UT斯达康在上述时间段内发布虚假、误导性的声明,人为抬高其股票价格,并因此在股票增发中获得4.75亿美元的收入;公司内部人士通过非法内部交易获得5600万美元的收入;公司独立董事未能在董事会占主导地位,因而违反了纳斯达克规则;公司对其在日本市场的收入预期高估了2.9亿美元,因而导致2004和2005财年的财务预期被大幅夸大等。

    与上述两个官司相比,持续有两年时间的沪科案终于有了一审判决结果,三名被告(华为前员工,现为UT斯达康员工)因侵犯华为的知识产权分别被判处两年到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虽然UT斯达康与沪科案的关联不深,但是鉴于三名沪科员工在被捕前已经正式加入UT斯达康,因此该官司已经演变为两家大公司之间的对决。如果三名沪科员工不能在官司中获胜,将间接影响到UT斯达康的形象。

    虽然UT斯达康在2004年迎来了艰险的拐点,但是由此将其业绩完全抹黑并不公正华为手机热点不能开启 。客观来讲,UT斯达康的增长速度横向与国内外任何一家电信设备商相比都毫不逊色。唯一的差异是,UT斯达康纵向与自己辉煌的过去比,已经有所放缓,这也符合电信产业的基本潮流,是归于现实的真实体现。从其产品和市场的多元化扩张势头来看,基本提交了一份良好的答卷,只不过纳斯达克希望UT斯达康能继承小灵通的卓越,在3G、NGN、光传输等产品上也能做到最好。考虑到其他国际性电信设备商在相同领域的投入,UT斯达康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并解决好更多的负面官司,才能真正迎头赶上,跻身国际一流电信设备商之林。

标签: 斯达康 拐点 盘点 业界 走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